杜耳為你打開自信學習的大門Dore Opens Doors!



首頁 > 成功故事 > 他們的故事

我不懶、我不笨,請不要再幫我「貼標籤」了

  • 杜耳參加者:小璟
  • 年齡:1995年
  • 計畫時間:2006.8.31~2007.12.27
  • 分享型式:老師心情記錄

小璟是個可愛的國中女生,學習認真,課業表現中上,平時也乖巧懂事。媽媽帶她來找我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她寫字忽大忽小,一個英文句子中,該留白的空格常被忽略。媽媽形容小璟寫字常「黏在一起」不然就是「分得很開」。英文單字明明口說練習都沒有問題,一遇到書寫卻經常粗心的拼錯或漏了字母, chicken變成「chikcen」,calendar變成「calenda」。練習數學題目的時候都會,考試時卻常常「一不小心」的把題目看錯,或把已經算對的答案抄錯。面對這些問題,小璟跟媽媽不堪其擾。媽媽問我,小璟到底怎麼了?


其實小璟是典型的「讀寫困難」學童,大部分有讀寫困難的人,不分年齡,都會有這些類似的情形:書寫字體大小不一,分不清同音異字(如將「優點」寫成「憂」點),混淆類似字形的字(如「棒球」寫成「捧」球,b寫成「d」-讀寫困難典型的「鏡反字」);閱讀時漏讀或誤讀,不甚瞭解文意,進而排斥書寫及閱讀,也常會造成學業成績低落。


當我們進行完視覺追蹤測試,小璟歪著頭,想了想,突然跟我說:「老師,我覺得牆上的字忽大忽小,有些字黏在一起,有些字卻分得很散,好像印刷時印壞了。」經過詢問,小璟說她平時閱讀,看到的字體就是這樣,明明是排列整齊的國字,對她來說,卻好像是有人跟她開了個玩笑,給了她一本「印刷排版錯誤」的書。媽媽聽到小璟這樣說,驚訝地張大嘴,半天後回應:「你怎麼從來沒有跟媽媽說過?」


試想,我們身邊許多人,也有像小璟這樣先天上沒有辦法流暢閱讀,因而排斥書寫與閱讀,造成學業成績的低落,卻不知道原因,得不到家長與師長的理解,甚至被老師或同學貼上「不用功、懶散、被爸媽寵壞了」的標籤,是多令人沮喪啊!!或者,孩子一次次地努力,嘗試著在升學主義掛帥的大環境中,力爭上游,想讓父母親以她為榮,但一再的挫敗卻漸漸打擊了她的自信心。孩子的母親是個開朗明理的人,她跟孩子說:「沒關係,媽媽知道你盡力了」,孩子回答:「但是,媽媽,我不想當啦啦隊!」(註:啦啦隊意指拉低全班平均分數的學生)。一個本來應該快樂上學的孩子,學習的天空卻變成灰色了。


希望,藉由各類書籍、個人見證,可以讓更多人認識讀寫困難;祈禱,有讀寫困難的人,可以擺脫莫須有的控訴;期待,他們學習的天空,也可以是美麗的藍色!!

後記:

小璟的媽媽是因為讀了哈佛大學哈洛威醫生的新書「分心也有好成績」(遠流出版),書中提到杜耳計畫的幫助,而發現了杜耳中心,(媽咪很用心的在中文版尚未出版前就讀完了英文原著)。小璟曾被診斷患有「注意力不集中/ADD」並服用藥物,目前進行杜耳計畫約四個月並可以不再使用藥物。除了課堂上專注力的提升,學校老師也發現小璟在各科上的學業表現都逐漸進步中! 杜耳中心已出版「學習困難新突破-分心、讀寫困難神奇療法」,希望藉由這本翻譯書,可以幫助更多有需要的成人及孩童。